(通讯员:乔月)3月10日上午,我们第559期“长安学术讲座”在长安校区文汇楼A段409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日本广岛大学荒见泰史教授,以“敦煌:从地理环境到文献流散与研究困境”为题展开深入探讨。此次讲座由我们王伟教授主持,师海军教授与谈,日本广岛工业大学桂弘教授以及多名博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荒见教授以流利的汉语分享自身学术渊源,讲述从日本至中国的求学历程,并立足跨文化视角,剖析敦煌研究的多重维度。他结合大量地图与实地考察照片,分享了多次前往敦煌考察的经历,向在场师生讲解了敦煌的地理特征,并分析三危山的地理环境,由此解读莫高窟选址的地理逻辑。对此,他特别强调了实地考察的重要性,指出敦煌文献的研究不仅依赖于文本分析,更需要通过实地考察来理解文献背后的实际意义。
讲座中,荒见教授着重分析了敦煌文学写本文献的特点和研究价值,以丰富的文献图像展示其在敦煌文献研究领域的重要发现。如他在阅读S.2204-1《(拟)董永变文》原卷后,注意到前人未曾发现的细节,发现该写本第28行之前和第29行之后的字迹略有不同。他通过字形、笔画、平仄韵律、结构等进行比较,确证从第29行起的抄写者发生了变更,而这一变化正好对应了故事的改写部分。荒见教授指出,写本里有灵魂,纸张拼合、折叠等痕迹,种种看似不起眼的现象可能揭示了敦煌文献中诸多未被先前研究所发现的细节。他强调,学术研究需要好奇心,并鼓励同学们要多多走路,不断探索。
在与谈环节,师海军教授对荒见泰史教授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赞扬,认为荒见教授从域外视角研究中国的传统学术为在场的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启发。他指出,荒见教授全程一口流利的中文,昭示着日本汉学家学问的养成史,精通外语是我们求学读书的目标之一。他提醒同学们,学术研究需要全情投入,要感知研究文本的灵魂。同时,学术研究仅仅停留在纸本上是不够的,更需要走出书斋,走向田野,求得相互的多重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