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张武军教授做客我们“长安学术讲座”:探讨鲁迅在1933年几个集子的编选与出版
发布时间:2025-04-01     浏览量:   分享到:


(通讯员:杨崇源)328日上午,我们第561期“长安学术讲座”在长安校区文汇楼A115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西南大学张武军教授,以“1933:鲁迅几个集子的编选与出版”为题展开深入探讨。此次讲座由我们李跃力教授主持,李继凯教授、李震教授与谈,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相关专业师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张武军教授首先详细解释了选题中“1933”这一时间点的意义,认为1933年是鲁迅杂文创作的巅峰时期,也是各方对其评价产生分歧和争议的节点,理解了鲁迅1933年的写作和编集活动,大概就能理解鲁迅的整个杂文创作。接着,张武军教授谈到思考这个话题是为了回应李欧梵的文章《“批评空间”的开创——从〈申报·自由谈〉谈起》对鲁迅及其1933年在《自由谈》上发表的杂文的评价,认为鲁迅在杂文集编选中使用的“剪贴”手法实际上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编辑出版的方式,并非李欧梵所说的“抄袭”。张武军教授强调“剪贴”手法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原本从《自由谈》中脱域的单篇嵌入了一个更合乎历史情境的场域之中,凸显了鲁迅作为历史学家“保留”和“存照”历史的意图。最后,张武军教授据此指出鲁迅杂文的“史诗性”,认为鲁迅对“文人无行”的剪贴存照、对1930年代社会现象的“实录”是留给后人的一份历史记忆,由此也能更好地理解鲁迅对中国社会的记录体察和艺术表达。

提问环节,张武军教授热情回答了现场同学的问题。与谈环节,李继凯教授认为张武军教授的讲座示范了“文史互动”的研究方法,同时提供了深化“鲁迅研究”的思路,给青年学子在论文的选题上带来启发。李震教授指出张武军教授十分重视历史的细节,通过大量史料还原了鲁迅的多种形象,强调这种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值得青年学子借鉴。最后,主持人李跃力教授作总结发言。